【陪审专栏】您了解人民陪审员吗?请看这里……

  发布时间:2020-11-02 17:00:08


    在如今的法治社会

    有很多人只知道法官

    却不知道人民陪审员

    究竟什么人可以成为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都有哪些权利等问题

    下面小编就带您了解这些问题

    问题一

    什么人可以成为人民陪审员?

    陪审员也叫人民陪审员,是参与案件的评审与审判的人员,通常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人民陪审员不是终身制,5年后自动免除,可以重新聘任。也不是人人都能当选人民陪审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公检法、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人员,执业律师等人,以及违法乱纪者,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规定,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满2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人民陪审员一般通过“随机抽选”“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任。经法院审查,最终经人大常委会任命产生。

    问题二

    人民陪审员能审啥案?

    法院一审只要是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都可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在其辖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有分歧的,应当将其意见写入笔录。合议庭组成人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人民陪审员或者法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问题三

    担任人民陪审员有什么条件?

    在我国,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年满二十三周岁;(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四)身体健康。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和被开除公职的,不得担任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在办案过程中和审判员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一致的。但是人民陪审员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任命也要经过地方人大常务会议通过,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参加审判活动期间工资由人民法院拿。人民陪审员有的也参加案件的执行工作,人民陪审员有时也单独调解简易案件。

    问题四

    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权利:1、参加审判活动权。2、独立发表意见权。3、获得履职保障权。4、对案件的独立判断权。5、案件表决权。6、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权。7、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的权利。8、参加审判活动期间,实际工作日获得补助的权利。9、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获得补助的权利。义务:1、忠实履行审判职责。2、保守审判秘密。3、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问题五

    人民陪审员工作职责是什么?

    审阅所陪审案件的材料;参加案件调查;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案件的调解;参加案件评议。人民陪审员遇有下列情形,有权向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的;认为案件的事实认定或处理确有错误或者显失公正而在合议庭未能解决的;审判人员未能依法履行职责的;审判人员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问题六

    人民陪审员怎样履行职责?

    不断学习法律知识。要当好人民陪审员,应当具有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公正的司法理念;注重学习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经常了解国家的法治动态,对公布的案例和裁判文书进行了解和分析,供平时参审案件借鉴、参考;平时注重向法官请教,虚心向合议庭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

    端正陪审态度。当陪审员并不是、也不能“陪而不审”、“审而不议”地混日子,更不允许“乱陪乱审”。且不说陪审员应当遵守法官履行职责的相关规定,陪审员的价值不仅体现了司法民主,更重要的是在于发挥其来自人民群众,了解民情,代表民意,使司法更加贴近民众生活的优势,通过陪审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克服法官思维定势,丰富法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中的思维判断,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秉持公道良心。在合议庭合议案件时,主审法官很注重发挥陪审员的作用,都要征求陪审员对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意见,陪审员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用事实和法律说话,不“人云亦云”,不“勉强”迎合合议庭其他成员的观点,不怕因观点与主审法官不一致而得罪主审法官。

责任编辑:张浚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