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年,征途漫漫;九十三年,激流险滩;也正是这九十三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诗篇。
时光荏苒,曾经的意气少年,在经历了战场打磨和洗礼后,离开部队来到梨树法院,选择捍卫公平与正义时,你们依然光辉、耀眼。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你们是新时期加强法院建设、推进审判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军人和人民法院干警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崇高品质。
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
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
今天让我们走进梨法这群“最可爱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综合审判庭书记员:王学良
你知道部队两件神器吗?对了,就是哨子、秒表!是不是也给你留下了许多回忆?那里有我们兵之初的青涩记忆,而那些年的那些事就像年轮一样,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里。
那是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燃烧了28天,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死亡达210人,烧伤者达266人、1万余户、5万余人流离失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在当时防火措施不先进的条件下,这场大火是如何扑灭的?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
当天晚上,军区领导向我们传达了国务院领导“死保塔河,不让大火向大兴安岭南麓蔓延”的指示。在决定塔河命运的关键时刻,全师4个团和兄弟师的一个团以及千余名群众,很快集中到距塔河23公里处,摆开了十几公里的人墙,于10日凌晨打响了保卫塔河的第一仗。人墙,是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一道屏障!
山火和绣峰之间的唯一屏障就是一条公路和铁路,外加一条小河,当时火势直逼公路,一旦大火越过公路,整个绣峰林业公司将化为灰烬。为了遏制大火向前推进,我们决定以火攻火。就是先打出80至10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再以道路、河流为依托,主动点燃可燃物,顶住烧来的火头,减弱火势。
在这次灭火任务期间,好多战友都连续鏖战4、5个昼夜,身体严重吃不消,可是我们不敢退缩,也不能退缩。磨出血的双手、泡得溃烂的脚掌、被烟熏红的眼睛、满是黑灰的脸颊……这是每支扑火队伍的标准形象。山林之中,荆棘密布。由于脚下不平,走起路来毫无安全感,感觉随时可能扭伤脚踝。在这种条件下,每小时只能走1公里左右,扑火人员要携带各种设备,林中行走更为辛苦。
5月10日,我和我的很多战友陆续转送各地医院。由于交通不便,转送时间长,很多战友伤口发生感染,又给治疗带来困难。我是幸运的,仅仅是烧伤,可是我的一名战友,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场28天的森林大火,五万余军民围剿25个昼夜,终于在1987年6月2日被扑灭了。
当兵的日子,就是在一天天的训练,一天天的任务中度过的。也想着,当兵苦、当兵累,可是真的临近退伍的时候,内心却又十分不舍!部队很艰苦,部队也很美丽,艰苦的是一次次在挑战自己,而美却是美在回忆里,美在那些年和战友们共同吃苦共同奋斗的经历,美在我曾经是一个兵。
综合办公室干警:崔朝刚
1990年,20岁的我步入军营。从前的我,对生活从来都是不拘一格,一切随性的不能再随性,本以为口口相传的军旅生活都是夸张的用来骗人的,就算我从军了又能把我怎样。可是事实上,从我迈入部队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从前是我太天真了。
部队的生活果然和传说中的一样,每天还未天亮的时候,军号就吹响了,寒冬腊月我们就得起来,晨炼跑步、叠被子、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还没超过半月,从前那个不拘一格吊儿郎当的我就已经不复存在,我就在这“枯燥”的部队里不知不觉的蜕变了。
我的工作是在看守所看管没判刑的犯罪嫌疑人,那时候要是知道哪个犯人犯了让人痛恨不已的罪时,那种气愤很容易让人冲动,这要是放在从军前的我,必然会上前给他几拳以解心头之快,可是那时的我,却在心中一直回旋着一个声音,那就是“我是一名军人”,所以我的主要职责,就是看好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在法律的权威下让他们接受他们应该承受的惩罚。
时光荏苒,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我也到了退伍的时候,想起一开始对这里的不屑,我不禁暗暗自嘲,就是这里,成就了如今的我,如今要离开了,心里五味杂陈,百般不是滋味,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年,成为了我一生当中最宝贵的阶段。
在梨树法院工作以后,在部队历练出来的好习惯充分应用到工作中,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已成为我的人生信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区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虽然我承担了大部分街道巡逻的工作,但想到再一次能护佑一方百姓安宁,即使整夜不休息我心里依然觉得“值得”。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在属于我们的节日到来之际,祝愿我的战友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综合办公室干警:袁成龙
离开的部队的日子已有10年。弹指一挥间,追忆过去,时间竟如此之快。说真的很惋惜部队的生活,很留恋战友的情感,离开部队10年光阴随风而去。
当过兵的人知道,军营日复一日的训练是多么的严苛,哪怕是在睡觉,脑袋里的弦也还依然紧绷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紧急集合,在梦中听到哨声都会条件反射的从床上弹起来。在我当兵的二年里除了艰苦的训练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这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苦,什么叫真正的累。
那个时候,在跑完5km的越野后,能找个身旁的战友相互靠一靠、歇一歇脚是我最满足的事儿;在大冬天半夜三更突然紧急集合,起床成为了最难受的事儿;在训练中,你跑不动要被大部队甩下时,战友们扶住你连拉带拽的往前冲,成为了最感动的事儿。
从军二年实在是太短暂了,当我还没有接触这个“社会”的错综复杂时,没有体会到部队的温暖,没有感受战友的情感时,我们却匆匆的离开他。要说最最难忘的时刻,也肯定是在退伍的那一天,最后一个军礼,最后一个拥抱,最后一次聚餐,最后一次挥手……再见吧,我走了,将不会再回来了。而我,也只能期待在梦中回到我那熟悉的地方遇到我可爱战友。
综合办公室干警:李金鹏
高中毕业后,怀着儿时的抱负、憧憬和父母的嘱托,我走进了部队,穿上了自己梦寐已求的绿军装。
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儿时的同伴,远离了父母亲人,远离了我本已熟悉的生活,走进了军营,开始了我充满艰难困苦而又多姿多彩的军旅人生路。
在新兵集训的三个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军营的纪律严明和紧张有序,并对军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部队的各项秩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还未完全由学生转变为军人的我,有着太多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有太多对事业的崇高追求,还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浪漫遐想。但是在连续枯燥而又艰辛的训练后,我那种心比天高的豪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什么时代的宠儿,而是一名朴实的人民子弟兵,在自己身上应该更多地体现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军营生活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样浪漫,军队是一座革命大熔炉,它将铁锤炼成钢;部队是一座革命大学校,它将年轻人的世界观在此铸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人生。它使我明白了军魂的实质所在,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军人使命所需。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面对,要用强健的身躯,坚强的毅志铸就人生,去捍卫信仰和理想。
有一种感情,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加浓厚;有一种生活,在苦涩的回忆中散发出永久的芳香。我相信,不论明天会怎么样,我都会脚踏实地走下去,就如诗人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