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区法院聚焦问题 勇克“三难” 积极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18-07-06 15:11:47





    今年以来,梨树区法院以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契机,不断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抓住审判、执行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深受群众关注的立案难、送达难、执行难的问题,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聚焦“立案难”,强力推进“窗口建设”。 立案庭立足岗位,进一步延伸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标准,将立案庭工作职责、一次性告知制度、“四零”服务承诺、便民服务承诺及立案流程张贴上墙,重新制作了诉讼材料箱和便民服务箱、急救箱,设立了立案接待、导诉和党员先锋岗标志牌。在岗期间规范着装,佩戴胸卡,热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以更好的服务、更先进的理念优化了诉讼服务工作。立案接待人员耐心解答当事人询问的立案问题;细心接待如年龄大、不会写字等有困难的当事人;专心做好案件的录入、立案、移送工作,力争在立案的流程节点上提高效率,让当事人“少跑腿”。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做到应立尽立,材料齐全的当场立案,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正材料。同时,做好法律释明工作,真正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立,保障群众的诉权。”针对老弱病残不方便诉讼的当事人,立案庭还多次与民一庭组成“流动法庭”,深入矿区、街道、乡村上门立案、就地开庭,解决家庭矛盾纠纷,为其减轻诉累,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深受群众好评。

    二、着眼“送达难”,创新方法突破“瓶颈”。一直以来,“送达难”是困扰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难题,制约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瓶颈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案的进度和效率。按照最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精神,在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拓宽送达途径,借助电子科技化手段,利用“微信送达”的方式成功破解了这个难题。如民二庭在受理了杜某诉包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后,因被告住在大庆市,如果是选择以往的直接送达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严重影响审判效率。民二庭送达小组主动与被告方进行微信联系,将起诉状副本、应诉、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拍照进行微信送达,在短短的1天时间内便完成了当事人的送达工作,不仅提升了审判质效,也节省了司法资源, 送达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瞄准“执行难”,多措并举聚力攻坚。 解决“执行难”问题,既关乎法律权威的彰显,又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打好破解执行难这场硬仗,院党组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执行工作,落实责任分工,明确任务目标,强化措施保障,在推进网络查控体系建设、网络司法拍卖、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机制、规范执行行为等工作上不断加大推力,整合执行力量,集中开展“雷霆行动”专项执行攻坚战。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执行干警们启动“5+2”、白加黑工作模式,节假日、双休日不休息,加班延点,超常工作,突击执行旧存积案和新收案件,举全院之力攻克执行难。通过发出“限高令”、悬赏公告、张贴被执行人信息等举措,动用社会力量敦促和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今年半年来,共执结各类案件62件,执结标的额2000余万元,到位标的率38.03%,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三位,为1名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款10万元。6月12日,在召开的执行款集中发放大会上,共为10个案件10名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案款231.59万元,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魏营    

 
 

 

关闭窗口